资本市场迎来“后股改时代”
国庆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我国A股市场第一只股改股“G三一”恢复了其原来的简称“三一重工”。其他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股票,也摘掉了冠于简称之前的“G”字头。
这一变化被市场视为一个明确的信号――历时一年多的股权分置改革进入“收官”阶段,我国资本市场正迈入“后股改”的全新时代。
股改成果获得市场认可
诞生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国股市,长期以来受到股权分置“痼疾”的困扰。在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看来,这一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形成合理的股票定价机制;影响证券市场预期的稳定;大股东不关心上市公司的股价变动,流通股股东“用脚投票”形不成对上市公司的有效约束,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不利于国有资产的顺畅流转、保值增值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制约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和产品创新。
2005年5月,股改艰难起步。尽管在过去的一年多里频遇争议,尽管仍有一些难以避免的缺憾,股改仍因为给资本市场带来诸多积极的、深刻的变化,而获得市场参与各方的认可。
统计显示,目前沪深两市1300多家上市公司中,仅有174家尚未进行股改。其中沪市95家未股改公司总市值约为1800亿元,深市79家未股改公司总市值约为1100亿元。可以说,股改已顺利步入“收官”阶段。
改革正面效应逐渐显现
在股改推进的一年多时间里,上证综指在起起落落中艰难上行,从2005年5月9日改革启动之初的1130点,攀升至2006年9月29日的1752点,涨幅达55%。
当然,股改的成功并不仅仅体现在股指上。实际上,随着股改进程的推进,改革的正面效应正逐渐显现: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规则获得市场的认可和尊重,股市的投资价值得以提升;股市应有的优化资源配置作用逐渐得到恢复;市场不断创新,资本市场效率提高;投资者信心重建,市场人气再度凝聚。
对于投资者而言,股改带来的市场重心整体上移,以及个股投资价值的凸现,为其提供了在改革中“淘宝”的机会。有机构测算,股改已经给流通股东带来了超过3000亿元的财富增长。
资本市场迈上更高台阶
“股权分置问题曾是中国内地股市长期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和发展的瓶颈。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为全面实现资本市场的机制转换和功能发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说。
基于这种坚实的基础,股市开始步入“后股改”的全新时代。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看来,“后股改时代”上市公司业绩的改善将在市值上得到更多的体现,而不仅仅是每股净资产。因为在业绩改善、股价上升的情况下,大股东可能会注入资产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不过,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都有这样的共识:股改的完成并不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胡祖六认为,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资本市场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条件,流动性只是其中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不能说股改完成了,中国资本市场就万事大吉了。
市场人士表示,全流通对于发行制度、交易制度和监管体系的完善,对于吸引更多合规资金入市,对于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未来的中国股市来说,市场建设和制度建设仍任重而道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后股改时代”的来临不只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更是我国资本市场迈上更高台阶的起步。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