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农信社贷款非农化倾向
目前,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投放不足,大户贷款非农化倾向明显,不少农村信用社非农贷款已占贷款总额的近半。农村信用社贷款非农化倾向,带来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极易形成不良资产。农村信用社非农贷款中,有的触及高风险行业,有的短期贷款长期化,这些都会给农村信用社带来资金风险,形成新的不良资产;特别是大户贷款额度大,单户贷款比例高,会直接导致风险集中,结果是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一个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
二是弱化“三农”服务力度。近年来,农村信贷资金投入不足已十分严峻,如果作为农村金融主渠道的农村信用社再偏离支农方向,“青睐”非农企业,甚至触及高风险行业,一旦发生资金沉淀,在农村资金外流严重的情况下,有限的资金很难满足“三农”需求。
三是潜藏局部支付风险。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回收率比较高,而农村中小企业风险点较多。贷款集中、额度比较大的农村中小企业都分布在比较发达的乡镇和城市郊区的乡镇,这些地区的农村信用社的共同特点是信贷资金投向非农化比例高、存贷比例高、单户贷款占比高,不少是依靠内部拆入资金发放贷款。
四是贷款大户倒逼信贷。一些农村信用社贷款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产品质量、市场变化等因素,出现亏损、甚至濒临倒闭,为了盘活资金、救活企业,农村信用社不得不继续发放贷款,形成贷款大户对农信社贷款的倒逼。
农村信用社贷款非农化倾向是与农村信用社改革目标相背离的,应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为此建议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一是以金融产品创新为重点,不断满足农村不同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农户大多保持传统的种养习惯,经营规模分散,金融需求具有短期、小额、灵活、方便等特点;农业经济组织一般产业化程度不高,适应市场能力弱,金融需求具有季节性、周期性和差异性等特点。
二是以金融改革为重点,形成农村各金融机构的支农支撑合力。农村现有的金融制度实际上是一种从农村获取净储蓄的机制(农业银行存大于贷,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在“一社”支“三农”的困难局面下,农村信用社本身还存在结算渠道不畅、服务品种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等瓶颈。农村各金融机构应扩大支农信贷规模,降低农户贷款门槛,变农村资金的“抽水机”为“浇灌机”,既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又各有侧重、共同满足农村各类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
三是以风险管理为重点,完善农村信用社决策机制和责任机制。建立最大十户贷款、最大十户不良贷款和新增不良贷款的跟踪监测制度,建立内部审计、社会监管、外部监督的“三合一”管控体系等。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