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税收对降低收入不均等的积极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报告认为,不论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如何,降低教育不均等、改善医疗状况、实行普惠金融改革以及恰当的政府财政政策等改革措施,有助于提高低收入群体和中产阶级的收入份额,进而降低收入不均等。其中,包括税收政策在内的政府财政政策在降低不均等中发挥尤为重要的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5年6月发布了《收入不均等的起因及后果:全球视角》,此报告以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大样本统计数据为支撑,研究了收入不均等的成因及对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并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IMF有关不均等成因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政策建议,对于通过税收等再分配政策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性”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不均等对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
不均等体现在机会不均等和结果不均等上,其中,机会不均等主要反映在教育、医疗、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使用上,而结果不均等主要体现在财富占有量的差异上。报告指出,过去几十年多数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均等都提高了。
宏观上,一定程度的不均等可能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它鼓励人们去超越、竞争、储蓄和投资,从而在人生中处于领先位置,进而间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高位和持续的不均等,会对经济、政治和社会都产生极大危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富裕阶层影响力的上升、低收入群体和中产阶级收入停滞与危机具有因果效应。加大的不均等将使政治和决策制定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会导致人力资源的次优利用,引发投资降低,增加政治、经济不稳定,增加危机风险,从而对宏观经济稳定产生显著影响。收入集中也会降低总需求和损害增长,原因是高收入群体比中低收入群体的花费占收入比例更低。不均等不仅仅会抑制增长,还会导致低劣的政策选择。
微观上,不均等会带来收入流动性和机遇的缺乏,使得占人口比重较大的低收入群体处于持续的劣势中。伴随着技术变革、全球化、不恰当的教育和就业制度以及税收和转移支付政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机会不均等愈加扩大,进而引起财富不均等的加大。机会不均等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成本,相应地,结果不均等会明显地削弱个人教育和工作的机会。更进一步,如果任其发展,则结果不均等不能形成“恰当的”激励。在这种情况下,个人会偏向寻求优待和保护,从而导致资源错配、腐败和裙带关系,并带来不良的社会和经济后果。
不均等的成因及IMF的对策建议
报告认为不均等加大的原因包括技术进步、贸易和金融全球化、金融深化、就业制度变化、再分配政策和教育,而不均等的结果体现在收入和财富更集中在富裕群体、中产阶级挤出效应以及各个群体在享受教育、医疗服务、金融服务的差异。IMF的报告提供了政策建议,涵盖包括税收和社会转移支付政策、教育政策、培育更包容的金融和完善就业政策。
事实表明,不论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如何,降低教育不均等、改善医疗状况、实行普惠金融改革以及恰当的政府财政政策等改革措施,有助于提高低收入群体和中产阶级的收入份额,进而降低不均等。其中,包括税收政策在内的政府财政政策在降低不均等中发挥尤为重要的作用。从激励工作和储蓄上看,财政政策的再分配作用可以通过更大程度依赖财产和房产税、更累进的所得税、消除避税和逃税的机会、更有针对性的社会福利同时最小化效率成本来加以强化。增加的公共开支和收入流动性的提高,减少税收漏洞和逃税,辅以降低针对性不强的开支,能够更好地缩小高收入群体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实现精准扶贫,从而有效地降低不均等。
税收在降低不均等中的重要作用
IMF报告对于税收在降低不均等中的积极作用予以高度评价,认为“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制度的再分配对于多数国家而言是同增长正相关的”。以往,发达经济体通过公共政策降低不均等,主要包括累进税和社会转移支付(如公共退休福利)。然而,许多发达经济体发现当前的净收入不均等提高了,表明现有应对上升的总收入不均等的税收和转移支付制度存在不足。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有条件的现金转移支付成为资源分配向低收入群体倾斜的重要政策工具。此外,中低收入群体比高收入群体花费更高比例的收入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因此恰当的税收政策应当有利于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加大社会总需求和促进经济增长。
IMF最新研究成果对我国税制改革的借鉴意义
借鉴报告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我国的税制改革应当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充分发挥税收对降低不均等的积极作用。
首先,应当针对教育、医疗和金融等行业实施鼓励向中低收入群体提供服务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均等最先体现在机会的不均等上,恰当的税收政策应当降低不同群体在获得机会上的不均等。通过制定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加计扣除、优惠税率和减免税款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教育行业向中低收入群体提供更高质量、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医疗行业向中低收入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金融行业向中低收入者提供信贷支持和其他金融产品,让中低收入者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从而构建降低不均等的长效机制。
其次,应当发挥税收服务职能,全面落实“税收助力精准扶贫”。针对低收入群体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引导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员在税收政策的帮扶下,自主创业脱贫;积极落实公益性捐赠税收扣除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个人和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减免涉农相关税费,全力支持农业项目建设,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在农村旅游、农产品收购加工等方面,进一步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有效降低贫困率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不均等。
再次,应当结合不同税种的特点优化税收政策。税收制度中各税种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着不同的功能和机制,就我国而言,货物和劳务税有利于效率,所得税有利于公平,而财产税则可以对结果不均等加以调节。通过调整消费税税目、提高奢侈品消费税税率、设置更累进的所得税税率、合理扩大税前扣除项目(例如增加子女的教育费、抚养费等扣除项目)和出台不同收入群体差异化税收优惠政策,以及适时、适当的开征遗产税和房地产税对居民的存量财产进行征税等综合性税收改革,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平衡不同群体的收入和财富,从而降低不均等。
最后,应减少税收漏洞和逃避税机会,完善信用体系,提高税法遵从度。任何税收政策的实施,都需要尽可能防范税收漏洞和逃避税行为。目前我国税收征管制度和水平依然不高,征管问题较为突出。同样,过高的税收负担也会导致逃避税行为增加。因此,有针对性地减免税款,以及适当地缩小税率级次差距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逃税行为。此外,我国目前对于逃避税行为的处罚力度偏轻,要增加逃避税的机会成本,加大惩处力度,重点是高收入群体的逃避税行为,完善税收信用机制并提高违法成本,能够增强高收入群体的税法遵从度,进而提升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贡献度,达到降低不均等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地税局)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