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审计感受审计理念的转变
十八大以来,为了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新变化是更加强调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提到“持续组织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着力监督检查各地区、各部门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的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实际效果等情况,特别是重大项目落地、重点资金保障,以及简政放权推进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反映好的做法、经验和新情况、新问题,促进政策落地生根和不断完善”,这都体现了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更加注重审计对于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和反馈。
近几年来,审计工作人员也深刻体会到了政策落实审计这一目标任务的重大调整,从14年开始的全国国土审计、稳增长等政策落实审计以及每年都在进行的保障房审计,都体现了审计署对于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审计工作的新要求的有力回应。本人在参加2014年国土审计的过程中也深刻体会到了政策审计的重要意义,可以说政策落实审计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让审计工作从简单的财务收支审计过渡到围绕国家中心工作,服务改革发展,服务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的层面上来,更加注重审计的信息核实收集,为决策层提供更加客观的一线信息。实践证明,审计在重大事件的发生过程中,实时跟进,对于确保资金安全、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落实到位,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人在参加2014年国土审计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审计新理念的转变对于审计实践工作的重大意义:
1、从仅仅是查账转向从资金的角度了解政策的落实
传统审计的理念认为,审计就是查会计,就是查错误查舞弊;而如今的国家审计不仅仅是对于财务收支的审计,更重要的是从财政资金的角度审计各项国家政策是否有落实,落实是否有效果,政策落实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等,所以审计的理念需要转变,不能仅仅将审计定位于财务账面,要有对政策的正确解读和更全局的眼观。在2014年的国土审计过程中,审计内容从土地的征收、储备、整理到土地的划拨、出让、使用,涉及财务方面问题的审计比较少,更多是关于土地使用的有关政策规定,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对政策要学习把握,审计理念也需要转变,不能只停留在帐表凭证的传统领域。
2、从注重审计挽回资金的数额转向关注宏观政策的执行效果
传统的审计更注重财政资金的违规使用,注重违规资金挽回的数额,而政策审计,看似没有挽回经济损失,其实政策审计做的好能防止更大的浪费。国土审计中,有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为了能够搞活地方经济,地方领导也是开动脑筋费尽精力,四处拉投资,出发点是好的,搞活地方经济,老百姓才能就业,才能提高经济收入。但是,有些地方招商引资的项目是国家限制或不鼓励的项目,该项目所处的领域产能本来就过剩,外加该地方在该投资领域没有任何优势,形成了重复性低效益投资,往往导致数亿元的投资浪费。如果能在项目启动初期就有很好的调研,或者有可行性审计,也许能避免这种重复的投资,挽回的社会资源也将是巨大的。有的一个大项目浪费的资金可以赶上地方好几年的三公经费开支了,所以政策审计挽回损失的金额不会比财政收支少,一个不合理的政策导致的社会资源浪费是巨大的。所以从财政收支审计转向宏观政策性审计,其对国家资源的挽回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同时也对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宏观经济把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从注重找问题、找错误转变到了解各方面的意见、提出可行的建设性意见
近几年,国务院多次组织各种全国性的审计调查工作,其目的都是为了摸清家底、核实数据,为下一步的决策提供支持,随着宏观调控、国家治理的进一步发展,今后这样的任务会逐步增多。应该说,政策执行效果如何是对政策是否调整的终极标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政策的执行反馈需要多渠道多视角,除了职能部门对于政策效果的反馈外,党中央、国务院日益重视审计机关的审计调查意见,希望从不同渠道获得更多更真实的效果反馈,为下一步制定、调整政策做好准备。比如国土审计以及现在已经常态化的稳增长审计调查项目,都是为宏观决策提供有效的实时经济数据作为参考。决策层日益重视审计机关的这一调查职能,审计机关应该更好的执行政策效果的调查工作,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4、从只注重客观数据转向基于客观情况的实际分析
政策效果的审计调查,不仅仅是数据的收集与堆积,更重要的是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梳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整理出有用的信息。比如在国土审计中,遇到很多地方利用土地出让的优惠政策吸引招商,一些不法商人乘机低价拿地,再用土地抵押换取资金。但如果不出台招商的优惠政策,一些在投资上毫无竞争力的地方就无法拉到投资,进而也无法拉动经济增长,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所以如果一刀切,势必会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如果不控制,又会导致土地资源被人套取牟利,所以如何保证土地出让的优惠真正成为吸引投资的有利条件,而不是让其他人从中牟利。审计人员可以综合各方的意见,提出一系列土地出让优惠的后续考核制度供当地政府参考,避免土地资源被不符合条件的人攫取。
5、从单一知识转向综合知识
政策执行审计对审计人员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审计就是查账,所以审计干部只需要会计知识和审计知识就可以满足工作需要了。而今天的审计为党委政府、为人民群众、为各个被审计单位服务,这就需要计人员具有渊博的知识体系,审计人员不能仅仅依靠财会知识走天下了,各类政策性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各行各类政策知识。只有不断关注宏观经济政策,虚心请教学习,多听取各方意见,才能做好政策审计调查工作。
6、从仅应用自有知识储备转向多元化的智力支持。
因担心被审计单位怀疑自身的专业素养,审计人员一般不愿意与被审计单位交流一些问题。可如今新的政策性审计就要求审计人员之间多交流,与被审计单位的人多交流,与各行各业的专家多交流。虽然在审前会对相关政策及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有所了解,但所谓术业有专攻,政策性审计的对象往往是常年负责政策执行的相关机构,很多政策执行一线的具体问题和矛盾还是得询问一线的工作人员,不能简单的将纸面上的政策与一线实际相比较就得出结论,而是要听取各方意见,从政策制定目的的角度去考察一线实践的各种做法,了解政策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遇到政策执行不力的情况,其症结在哪里,是政策本身脱离当地实际,还是政令得不到好好的执行,这些都需要审计人员吃透政策,立足实际,做好判断。如果政策执行中存在很多与一线实际不相符的情况,审计人员要多考虑各方面专业人员的观点,运用自己的宏观经济知识,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意见。在14年的国土审计中,正是在与各个部门的交流中才发现其土地管理上的制度漏洞,才能了解其一线工作中的矛盾根源,所以听取各行各业专家、一线工作人员的意见对于政策审计作用非常大,如果不多听多问,只顾闭门造车,提出一些不合时宜的审计建议,只会让人贻笑大方,无任何实践意义。
正是参加了数个全国性的审计调查项目,笔者才深刻体会到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提出的新要求,审计署为落实党和政府的决策作出的新部署,以及审计定位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些都对我们审计人员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我们审计人要顺应时代的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审计理念,让学习成为新常态,不仅要牢牢把握住财务审计的传统技能,更要放眼全局,把握宏观形势和国家政策,了解相关行业的动态,才能更好的服务改革发展,服务改善民生,服务于社会治理的深化,降低错误政策的负面后果,为经济平稳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