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务员面试备考必读
2012年北京市公务员面试备考必读
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在2012年的招录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很多的变化,例如偏重基层年限,一方面说明北京公务员考试更加注重实践层面的考核,强调“行”而不是“说”,强调“能”而不是“看”,另一方面说明公务员的面试考核将更为侧重“执行力”的考核,坚持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也从一个侧面预示着2012年的北京公务员考试面试将更为激烈!
为了让广大考生更为全面地了解北京公务员考试面试的特点,预测北京公务员考试面试趋势,通过对2009年—2011年北京市公务员面试题库进行分类归纳后发现,北京市公务员面试题型基本稳定,数量略有变化,但考核的侧重点基本不变,四大基本题型仍然是重中之重。
一、试题命制规律
经过统计发现,在3年来北京公务员考试面试题目数量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各个题型之间的数量出现以下特征:
第一,题型分布十分规律,重点突出。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题、结构化面试新颖题型极少涉及;剩余的四大题型成为北京公务员面试题型的主力,出题非常平均,平分秋色。
第二,就具体的结构化面试试题而言,其所考查的要素往往不再具有单一性,而是注重多要素综合考查。题目以一个或两个测评要素为主,兼有考查其他能力的目的。
第三,不同层次的岗位、相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岗位,对能力的考查重点各不相同。面试测评要素根据任职要求而设计,不同的岗位面试试题看似相同,但背后考查的目的则很有可能不同。如对创新能力的要求,技术性的岗位要比执法、服务类岗位要求要高。
第四,试题的排列次序也体现出很强的规律性。特别是2009年以来,北京市公务员面试题本的出题顺序几乎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往往按照综合分析题、计划组织协调题、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题、情景应变题的顺序来出题。
下面给出北京公务员考试面试主要题型比重统计表:
二、重点题型解读
(一)综合分析题的变化
综合分析题占题目总量四分之一的比例,出题顺序上又处在第一位置,可以说综合分析题是北京公务员面试的中流砥柱。而如果将同时考查多个测评要素的类似题目作为综合分析题看待的话,我们可以发现综合分析题所占比例又能得到很大提高。因此,综合分析题是我们备考北京市公务员面试时的重中之重。
从题目内容上看,北京市公务员面试综合分析题主要包括社会现象类、政策理解类和观点理解类。其中,社会现象类多是考前发生的社会热点,考生可以适当关注。
(二)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题的变化
2011年北京公务员考试面试中,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题出现了以下两个新变化:
变化一:与其他地方公务员考试相比,北京市公务员面试中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题并未呈现出弱化趋势;相反,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题甚至占据了“四分天下有其一”的地位,与综合分析题、情景应变题、计划组织协调题一起构成北京市公务员面试的主要题型。同时北京市公务员面试注重题型创新和面试要素的综合考查,使得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题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变化二:北京公务员面试中考查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经常会结合其他要素一起考查,且考查方式不拘于传统,灵活多样,出题角度十分独特,往往使考生陷入“两难”的境地,能够有效考查考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意识与实际能力。
(三)情景应变题的变化
无论是从历年所占比例还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情景应变题在北京市公务员面试题型中的分量都很可观。
2011年北京公务员考试面试中情景应变题出现了以下两个新变化:
变化一:情景应变题考查的情景比较复杂,往往是假设不同的岗位和环境,而不是局限于公务员岗位。出题角度异常灵活,现实感很强。
变化二:命题人喜欢打“组合拳”,在考情景应变题的同时兼具考查其他测评要素,突出反套路的核心思想。
(四)计划组织协调题的变化
计划组织协调题在北京市公务员面试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且三年来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公务员面试题型中,计划组织协调题被认为可以有效地测查考生解决工作中具体问题的能力的题型。
2011年北京公务员考试面试中计划组织协调题出现了以下两个新变化:
变化一:考生担任的角色、组织的活动多种多样,这类角色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完全的公务员角色,而是其他社会角色,甚至增加了团队角色,这就明显增加了考试的难度。
变化二:结合情景应变、人际关系等要素共同考查,突出考查考生面对突发情况能否机智处理、合理组织应对的能力。
(五)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题的变化
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是公务员测评要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初期的结构化面试中,对于这一要素通过单纯的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题进行考查是比较常见的,但随着考生备考资料的多样化和方法的提高,这类题已经很少在北京市公务员面试中出现。从前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市公务员面试近三年的真题中单纯的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题出现的数量为零,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都没有考查,其地位被极度弱化。
北京市公务员面试对于考生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要素不是不考,而是其考查已经走向暗处。从近年来的题目可以看出,单纯求职动机和职位匹配性题数量虽然不多,但是这一考查要素却是无处不在,处处都能找到它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