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制改革与结构调整的三个结合点
结合点一:税制改革要为所有产业的发展创造平等的税制待遇。
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动因是市场需求自发性变动。当产业结构自发性调整时,税制不应增加市场内供需双方的税收成本。如果即定税制离此标准距离大,就要改革税制。改革的核心是形成产业间税制待遇平等。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正处加速期。但在产业结构自发调整过程中,税制还是一个瓶颈。具体表现是,产业间税制待遇不平等人为增加了产业间资源转移的税收成本。因此,今后运用税收手段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应注重为各产业发展创造平等的税制待遇。具体讲,有两大突破点值得注意。
一是加快推进“营改增”。当前“营改增”已覆盖交通运输业(除铁路)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大部分营业税应税产业还未转为增值税应税产业。从稳增长和调结构要求看,后续改革可先在增长推动效应和结构调整配合效应强的产业展开。比如铁路、通信和旅游业,对投资稳定增长,信息消费扩张,服务贸易扩张均有较强带动作用。其后应重点解决建筑业“营改增”。这项改革对整体投资和消费的扩张具有长期效应,对服务贸易扩张(外包建筑工程)也是一个长期利好。
二是深化个人所得税制改革。费用扣除范围选取是个人所得税制的重点内容,这项内容实质上也涉及各类产业税制待遇平等。范围窄会使部分产业待遇高,部分产业待遇低。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制中的费用扣除范围没有充分考虑住房贷款支出,这不利于居民住房投资的正常增长,与居民支出结构不对称。这人为限制了不动产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对称。从我国税制现状看,把住房投资纳入抵扣必须与建立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结合起来。
结合点二:把税制改革与发展实体经济结合起来。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必须有完整、强大的国民经济体系才能自立。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围绕实体经济的做大做强。进一步说,产业结构调整绝不是简单的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而是要通过第一、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派生出更多的第三产业劳务需求,进而拉动第三产业规模扩张、内部结构变动和就业吸容能力增强。
税制改革既要依从产业结构调整规律又要配合产业政策实施。不仅如此,税制自身也有调节产业结构变动的能动性。对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有不可替代的效应。首先,“营改增”直接减轻工业税负,这为工业转型升级腾出了资金空间。其次,深化税制改革必须力保农业发展。设计税制改革,要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对农业发展的稳定和促进作用。为此,有必要研究降低粮油食品零售环节增值税税率,同时可探讨采用累进税制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以限制耕地占用。最后,对烟草产业采取限制性税收政策,可考虑提高烟草制造和销售环节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和契税等财产税税负,这可以避免增值税控烟在零售环节失效问题的发生。
结合点三:把税制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结合起来。
能否真正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事关我国经济安全。我国经济根本性缺陷是核心技术和适用技术水平落后于欧美日,工农业运行显现出高技术进口依赖和关键产品进口依赖。因此,政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聚焦点和着力点理应放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上。
现行税制对科技研究和技术转让给予了全方位优惠政策,但从适应我国科技发展走势特征出发,仍有调整税收政策的必要。具体有三点:一是在深化消费税改革中,可适当下调容含高新技术的部分应税产品的消费税税率;二是深化个人所得税制改革时应考虑降低专业科研人员的劳务课税税率;三是在建筑业领域推进“营改增”时,对节能环保类建筑材料的推广和使用给予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