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一)
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概述
"会计电算化"一词是1981年8月中国会计学会、中国人民大学、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提出来的。
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运用计算机进行工资的计算处理,这是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首次应用。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按一般理解,会计电算化是一种会计方式的变革,它以电子计算机取代了传统手工操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管理科学的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延伸:会计数据处理系统--》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革命,已经成为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会计电算化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
二、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共同点
①系统目标一致。
②遵循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财经制度一致。
③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
④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一致。
⑤编制会计报表一致。
⑥保存会计档案一致。
三、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差异
①运算工具不同。
②信息载体不同。
会计电算化下,存贮介质的特点是:不能直观地看到,必须通过计算机显示或打印输出。
③簿记规则不同。
电算化后,进行账账核对工作是不必要的,但必须进行账实核对。
④账务处理程序不同。
在手工会计核算中,需要根据企业规模、会计业务繁简程度,选择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而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则不存在此问题。
手工会计数据处理流程是:收集原始数据、会计数据处理、会计信息报告、会计数据存储。
电算化会计核算基本流程正确的是:编制记账凭证、凭证审核、记账、结账、编制报表。
电算化条件下,仍然需要用人工完成的会计处理环节是:编制凭证。与手工账务处理不一样,电算化账务处理系统的原始数据来源于记账凭证。
⑤会计行使其职能的侧重点不同。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提高了工作效率,财会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财务分析,参与经营管理。
⑥会计人员岗位分工不同。
四、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角度来看,会计电算化主要分为:会计核算电算化和会计管理电算化。
五、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1)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2)全面、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4)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
5)促进会计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推进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
6)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
六、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
我会计电算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初始实验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中期)。
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于70开始;国外先进的工业国家,会计电算化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2)有序快速发展期(80年代后期-90年代中期)。
1994年6月,《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3)会计核算软件转型期(1996年以后)
七、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电算化由单项会计核算向全面会计核算发展。
(2)会计电算化已紧密地融入到整个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3)信息系统结构全面网络化。
(4)信息处理的智能化。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