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商业银行收紧房贷及停贷,必须严格区分政策调控与商业目的。若银行出于自身商业利益的考虑,抬高房贷利率或限贷停贷,不能任其打着政策调控的“幌子”,更不能听任银行人为制造贷款额度紧缺的氛围,从而对首套房贷利率“漫天要价”。
■专栏 张炜
近日有报道称,成都、乐山、武汉等多地的银行暂停了房贷业务,不再放款。更有中介分析认为,虽然目前停办房贷业务的主要是二线城市,但随着调控的深入,未来不排除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也出现房贷业务停办的现象。
看到这样的消息,部分刚性需求购房者或许会着急,担心购房计划受阻于银行停贷。其实,因为楼市调控而在一线城市停办首套房贷是不现实的。当前房价如此之高,在一线城市买房动辄2万元/平方米以上,又有多少家庭具备一次性现金支付能力?如果银行普遍停办房贷,怎么解决结婚等刚性需求购房者的住房难题?即便低价供应的保障性住房,购房者碰到的最大难题仍是支付能力不足,银行贷款是他们圆住房梦所依赖的途径之一。很显然,所谓的一线城市停办房贷猜想,以及个别二线城市已经出现的停贷,起因并非楼市调控加码,而是银行信贷资源偏紧。有银行业内人士曾向笔者坦言,去年部分银行放贷太多,导致存贷比“超红线”,今年不得不收紧贷款口子,甚至在部分基层网点发生房贷申请难。
从已披露的上市银行年报来看,部分商业银行收紧了个人房贷。例如,深发展2010年累计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仅179亿元,住房按揭贷款余额在全部个贷业务的占比由年初的64%降至57%。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个人房贷业务尚未出现负增长,但增速明显下降。今年2月,上海人民币个人住房贷款增加29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少增27.9亿元和49.7亿元。个人房贷的增速回落,不仅因为楼市成交萎缩,还与部分银行收紧房贷及提高房贷门槛有关。
对购房者来说,一线城市的房贷申请没有关上大门,但房贷申请难已经表现在贷款利率及申请过程上。一年多来,首套房贷申请者先后告别了7折优惠利率、85折优惠利率,不得不排队申请基准利率房贷,个别银行还对首套房贷利率上浮10%。有的银行采取“价高者得”的做法,按利率高低放贷。在广东,一些已审批过的优惠利率房贷,在紧缩背景下“被基准”,银行出尔反尔地多收几十万房贷利息。广东近2万笔总金额约78亿元的房贷遭遇银行“反价”,受害者被迫向广东银监局投诉。
面对房贷收紧,客户受到的影响已不亚于停贷。按最新实施的基准利率,等额本息20年期100万元个人商业房贷的每月还款额为7633.40元,而7折、85折优惠利率的每月还款额分别为6464.70元、7037.97元。若把85折优惠利率与基准利率房贷的累计支付利息相比,100万元房贷相差约14.29万元。换言之,调控没有带来市场期望的房价下跌,购房者却因银行抬高房贷门槛而“被涨价”。
高房价的主要起因是房屋投资投机,而不是首套房刚性需求造成的。限购令、房产税、禁贷三套房等政策调控,均针对投资投机型购房者。银行限贷与停贷,势必伤及支付能力较弱的普通购房者,使住房问题的解决更加困难。
在总的信贷资源偏紧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还是应该统筹安排信贷规模,灵活调度资金,尽可能满足首套住房贷款需求。首套房贷款者的购房是其唯一的住房,他们的信用状况是最好的,这些贷款称得上银行的优质资产,也是最经受得起楼市风险考验的。而在眼下,部分银行对高端客户给予优惠利率房贷,但对中低收入者的首套房贷申请设置种种门槛,是商业利欲熏心,缺乏社会责任的行为。
对于商业银行收紧房贷及停贷,必须严格区分政策调控与商业目的。若银行出于自身商业利益的考虑,抬高房贷利率或限贷停贷,不能任其打着政策调控的“幌子”,更不能听任银行人为制造贷款额度紧缺的氛围,从而对首套房贷利率“漫天要价”。监管部门有必要加强监督与指导,要求银行合理放贷,保护房贷申请者中的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