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先打“就业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各级政府务必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建议,实行就业优先,最重要的是促进作为就业主渠道的中小企业的发展,让企业有意愿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加就业岗位。同时,需要进一步改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制,消除就业歧视,建立平等的就业制度。
民生之本 经济环境复杂更须促就业
据媒体报道,中央高层两会前进行密集调研,而促进就业成为重点之一。2011年,政府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群体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难问题已经采取了多项政策措施。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221万人,是2006年以来新增就业最多的一年,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
“2011年,国内就业形势总体来说还是在良好的发展基础上保持着总体的稳定,形势好于预期。”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认为,2012年,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就业任务比较艰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公布的数据,与2010年同期和上一季度相比,2011年第四季度企业的用人需求有明显减少;与2011年三季度相比,四季度企业用人需求减少了59.9万人,下降12.4%。
长远来看,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压力持续加大。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我国劳动力资源将达到高峰,城镇平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大约为2500万人,与“十一五”相比多了100万人。而每年城镇能够安排的劳动力大约是1200万人,缺口在1300万人左右。
事实上,不论是国内外经济环境的现实压力,还是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的要求,中国已经到了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目标的时候。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多部委发布《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这是我国首部由国务院批转的促进就业专项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将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依靠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增长,以扩大就业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力保证。
杨宜勇认为,若要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与扩大就业的双重目标,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必须在国家“就业优先”战略的指导下,积极化解各种复合式压力。
中华全国总工会民主管理部部长郭军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中国就业问题更多地不在于今天,而在未来,国家提出“就业优先”战略是非常有远见的。
结构矛盾 “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
每年春节过后,劳动力市场就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现象近年来日益凸显。
郭军认为,中国低端产业的劳动力就业并不难,反而到处都在喊招不到普工、保姆、餐馆服务员等。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却出现就业难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因为教育体制和产业结构不协调,大学培养了很多知识构成和企业现实需求不对位的所谓人才。”郭军说,同时我们的学校很少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不多,守成意识强烈,使得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
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人才培养和产业结合的这篇文章一直没有做得太好,现在学校都向综合性、本科化方向发展,职业教育又缺乏吸引力,导致一些行业需要的人才缺乏。建议在人才培养结构上做些调整,既要培养基础研究型的人才,更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原副校长蔡克勤认为,应建立职业信息平台,引导教育更多的往行业、企业的需求方面靠拢,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职业教育还要真正适应产业的转型,不是只培养维修工和缝纫工。
不少分析称,当前用工荒和就业难问题有助于倒逼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由过去的低端制造业更多地转向高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美国为例,其包括金融、信息等产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创造了80%的就业机会。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代服务业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全国政协委员、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对记者说,从就业的角度来讲,城市里包括工业和服务业的就业,工业有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也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工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格局还不会改变,但要升级转型,向服务业延伸,带动服务业特别是包括物流、电子商务、工业设计、软件等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从而带动更多就业。
促进就业规划提出,各级政府在制订国民经济计划、对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进行重大调整时,把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予以考虑,建立健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中,加快实施有利于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战略。
消除鸿沟 建立“就业优先”机制
对于如何促进就业这样一个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7日在全国人大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提出了包括加强职业培训、鼓励引导创业等在内的五条主要措施。
不过在有的专家看来,就业问题是一个结构性的体制问题,“就业优先”的体制机制需要更高层次的统筹规划。记者采访的多位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认为,促进就业的核心是要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改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制,建立平等的就业制度。
中小企业提供了70%至80%的就业岗位,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去年以来,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遭遇经营困局,这不仅关乎经济增长,也关系到就业这一民生之本。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告诉记者,促进就业的一个很重要途径就是要发展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不仅面向农民工,也面向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城市居民。但现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严重不足,需要给予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扶持,让企业有意愿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加就业岗位。
促进就业规划也提出,促进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充分发挥其在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中的作用。公共财政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小型微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倾斜。
“为什么大家趋之若鹜到政府机关到国企工作,因为收入高而且有保障,小微企业的收入确实是低,这实际上是整个社会机制的问题。避免这种现象的关键在于收入分配和保障体制要做到相对公平。”郭军说。
农民工遭受到的“不公平”最为明显,他们难以享受到和城镇居民同等的就业、居住、医疗、社保等权益,这也是造成农民工“短工化”趋势加剧的重要原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建议,应该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和就业质量,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工“个人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提高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促进农民工共享改革的发展成果。这需要加快推进城市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推进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加快调整产业和城镇布局,引导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
相关文章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备考指导:营业税纳税期限 (2012-03-09 10:31:12) |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备考指导:营业税纳税地点 (2012-03-09 10:30:17) |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备考指导: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012-03-09 10:19:46) |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备考指导:减征或免征营业税的项目 (2012-03-09 10:18:48) |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备考指导:免征营业税的项目 (2012-03-09 10:18:16) |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备考指导:营业税起征点 (2012-03-09 10:17:15) |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备考指导:营业税计税依据具体规定 (2012-03-09 10:16:18) |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备考指导: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2012-03-09 10:15:26) |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备考指导:营业税计税依据一般规定 (2012-03-09 10:14:43) |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备考指导:营业税的税率 (2012-03-09 10:1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