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旭人:创新财政政策机制 推进文化发展繁荣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公共财政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共财政建设与文化改革发展具有内在统一性。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研究完善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创新制度与机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一、认真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是我们民族和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国家“软实力”的坚实支撑。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了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这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明的融汇与冲突相互交织。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要求更加迫切。目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良好的文化生活和文化生产日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党和国家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二是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三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大量涌现,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与时俱进地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大幅度提高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的水平,大幅度提高了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五是坚持发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和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文化的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当然,我国文化改革发展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集中表现在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主要问题包括: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偏弱,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舆论引导能力亟待提高,网络建设运用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文学艺术发展中,有影响的精品力作比较欠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事业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尚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走出去力量显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等。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抓紧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二、深刻认识公共财政建设与文化改革发展的内在统一性,准确把握政策支持的着力点
公共财政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政府资源配置行为。公共财政既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合格而丰富的社会公共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消除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又着力于弥补“市场失效”,依法促进公平分配,调控宏观经济,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做好国有资产管理。这是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制度与体系安排。而文化产品本身亦具有公共产品和市场经济的双重属性,文化改革发展必须依赖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共同繁荣。因此,公共财政建设与文化改革发展具有内在统一性,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改革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之一。
我国5000年文明的发展积淀,化育了一个民族的高尚风骨,但也沉淀了一些文化糟粕,而且时有沉渣泛起之虞;我国30年的改革开放,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精神文化发展滞后的问题。因此,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更需要以一往无前的改革精神,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加快发展。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公共财政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人民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支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当前,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须坚持公共财政与文化产业发展相协调,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公共财政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立足我国文化的历史与现实,支持和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三、进一步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面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新的形势,要深刻认识推进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改革创新精神落实好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
一是加强财政文化投入。要深入调研,科学分析,研究确保中央与地方财政的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方法,以切实增加文化投入,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今后要直接体现在每年的预算安排和实际财政工作的落实之中。要进一步拓宽文化投入来源渠道,合理增加政府非税收入用于文化的投入,重视文化事业费等专项用于文化改革发展资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逐步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发展的比重。
二是优化财政文化支出结构。文化支出是财政民生支出的重点之一,近年来,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支持文化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如专业著作出版支持、文物保护(含大遗址保护)、古籍整理和农村地区文化发展资金等,但在财政文化支出内部仍存在进一步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的迫切要求。当前要进一步推进优化财政文化支出结构,积极探索重点支持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和措施。支持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支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市场供求的引导,支持中华文化“走出去”,支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创新财政文化投入管理方式。要审慎而深入的开展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的工作,与其他领域的工作研究和政策安排密切配合,找到引导带动金融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的路径、方法与机制;积极开展创新财政管理方式的研究,努力提高文化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效益。
四是加快支持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要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做好科学界定文化单位性质和功能的研究工作,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分层次、分类别的扶持政策原则和具体支持方案,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取得新进展,并推动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五是建立健全新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中央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目前一方面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非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另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建立健全经营性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财政部门要主动配合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提出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
六是加强“财政文化”建设工作。“财政文化”是整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独具财政特色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财政文化”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范围很广,主要包括:一要坚持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取向和工作宗旨;二要树立谋划全局、求真务实、公共服务的宏观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三是要形成科学规范、严谨精细的现代理财观念、制度体系和工作精神;四要塑造勤俭节约、公正廉洁的良好公众形象和行业风尚;五是要打造勤勉敬业、团结协作的优秀人文内涵和团队精神。“财政文化”建设包括精神、物质和制度等几个层面。
当前,要进一步明确以人为本,坚持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财政工作宗旨,树立清正廉洁、高效精干的财政队伍形象,打造精神文化;力行生财有道、聚财有度、用财有方,塑造爱民亲民为民的服务形象,打造物质文化;全面协调,民主理财、依法理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打造制度文化。“财政文化”的建设过程是财政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化过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的过程,也是我们转变工作作风,更好地做好财政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实践过程。通过“财政文化”建设把我们的思想凝聚起来,更好地落实党和人民对财政工作提出的要求,积极贯彻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全面做好财政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
相关文章
安徽阜阳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考人数再创新高 (2011-12-16 10:35:25) |
中国评估论坛聚焦:企业改革财税改革文化产业品牌建设 (2011-12-03 10:39:52) |
文化园区被指名不副实 超九成企业借文化之名圈地牟利 (2011-11-14 10:01:44) |
文化企业排队上市 税收政策为较大瓶颈 (2011-11-11 10:49:00) |
财政政策将从五方面支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011-11-02 09:35:08) |
税务部门研究制定支持文化事业发展政策措施 (2011-11-02 09:33:15) |
明年资金缺口仍然大 保障房建设需创新融资方式 (2011-10-31 10:20:17) |
天圆全会计师事务所:打造独特文化留住人才 (2011-10-30 14:11:47) |
中央支持国有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 (2011-10-26 10:52:31) |
工行创新验资服务助力小企业创业发展 (2011-10-25 11:34: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