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日本地震后的中国经济:是挑战也是机遇
日本大地震仍是当前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虽然对日本大地震的经济影响进行全面评估显然为时尚早,但对日本大地震已经显现出来的经济效应作一些初步分析还是有必要的。
日本是中国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2010年,中国从日本进口1768亿美元,向日本出口1212亿美元,分别占中国进、出口额的12.7%、7.7%。中日之间的贸易呈现出互补性特征,贸易领域主要集中在机电设备、电子产品、车辆、光学设备和纺织品等行业。日本制造企业控制着关键技术和品牌,在价值链中居支配地位,而中国企业从事加工组装,在价值链中处于从属地位。中日之间的基本贸易格局为: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将部分技术含量较低的产能转移至中国,而在本土保留核心元器件的生产,并将关键零配件出口至中国工厂进行组装,产成品一部分返销日本,大部分出口欧美市场,同时,中国向日本提供纺织品、煤炭、石油、矿产品和农产品等。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日本大地震给中国带来的挑战主要有:一是日本企业停产将导致下游的中国加工企业面临着关键零部件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的问题,对中国加工企业的生产和出口供货能力形成负面冲击,并助推中国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二是日本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日本经济萎缩将降低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需求。三是日本核电危机导致全球核电产业受挫,全球对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发电需求势必上升,从而导致化石资源价格上涨,加剧了中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四是日本保险商和投资商抛售美元证券资产,将引发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上升和价格下跌,从而影响中国持有1.6万亿美元证券资产的价值。
不过,日本大地震同样也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其主要有:一是核泄漏和大地震给日本农业、食品工业造成巨大破坏,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食品出口将会增加。二是日本灾后重建将增加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需求,特别是建材产品。三是日本经济萎缩将导致矿石资源和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短期下跌,有利于缓解中国的输入型通胀。四是日本地震灾害频发将促使日本制造企业加快全球生产布局调整,扩大向海外转移一些关键零配件的产能,这将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不过,鉴于中日经济的互补性特征,中国企业显然无力有效利用日本企业生产暂时中断所提供的市场机会,从而,日本大地震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冲击明显大于正面效应。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室副研究员)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
相关文章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揭晓 现场挂起“江苏风” (2011-01-19 14:20:54) |
中国经济“转型”给企业家带来“钻石矿” (2011-01-11 15:07:19)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国经济将进入利多周期 (2010-12-14 14:40:44) |
王建:中国经济逃不过 继续看淡未来 (2010-09-26 17:42:26) |
汪涛:中国经济将软着陆 不会二次探底 (2010-09-26 17:41:02) |
哈继铭:人口结构转变促使中国经济迈向平衡增长 (2010-09-20 10:02:33) |
中国经济软着陆可能大大高于硬着陆 (2010-09-06 17:14:50) |
哈继铭:通胀全年维持在3% 中国经济增长将会放缓 (2010-06-20 12:49:00) |
评论:中国经济不存在过热 发展不平衡问题待解 (2010-06-17 09:32:13) |
郎咸平解析中国经济:买房还是炒股 最好都等等 (2010-06-15 13:56: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