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三公”消费 将严控行政成本进行到底
民众呼唤良久的“三公消费”公开终于有了明确的时间表。
3月8日,财政部新闻发言人戴柏华表示,“2011年,财政部将继续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公开中央预算部门出国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的经费预算总体情况。” 行政成本如何认定
2010年,74个中央预算部门单向社会公开了部门预算收支总表和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实现了中央部门预算首次向社会公开。
所谓中央预算部门,即中央预算序列的部委。在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三公消费”中,这些部门和地方政府始终处于风口浪尖。事实上,“三公消费”不透明的背后是人们对高昂行政成本的指责。
行政成本虽始终是焦点,却一直没有权威的官方统计数据。究竟什么是行政成本?有人认为“行政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行政成本指的就是“三公支出”。但是,东北财经大学副教授常丽认为,行政成本其实概念不是很明确,如何界定要需要探讨。比如,目前的行政成本可能主要包括日常经费和人员经费。
在云南省发布的《云南省行政机关成本控制制度实施办法》中可见,行政成本控制内容包括机构编制和人员;公务用车购置和管理;会议、庆典、论坛;出国、出境、出省考察和楼堂馆所建设。由此可见,“三公消费”只是行政成本的一部分。
2008年有学者曾经提出三个9000亿元的估测。据此推测,全部行政成本必将是一个令人咋舌的惊人数字。
倘若政府也做一下成本控制会怎样?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向记者描述了一幅图景:中国的行政事业支出占了财政支出的19%,远高于其他国家,这会有一个“挤出效应“―― ―如果行政成本能降低几个百分点,公共服务体系支出增加几个百分点,其经济、社会效应会好很多。
统计难上青天
如何统计行政成本?常丽说,人员开支不是全部,比如现在几乎人手一台电脑、办公桌,对于这些日常涉及的固定资产其实应该计提折旧,但事实上都没有计提。如果行政成本的范围、概念弄不清楚,行政成本也就无法准确计算。
而另一位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行政成本难以统计可能还因为口径不一样所带来的复杂性。
如对于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应该如何计算行政成本就需要去探讨。
行政成本无法准确计算,也就涉及后续的一系列问题,在公共预算效率、行政效率以及政府公信度方面都无法解决。
行政成本难以统计的尴尬,或许在不久的未来可以得到化解。
日前,财政部有关部门已然在深化预算科目改革,设立反映行政成本的支出科目,从而统计出全国行政成本的规模。此次财政部将行政成本定义为行政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开支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不包括行政单位离退休支出、住房改革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
中国现行的对政府收入和支出分类的方法是在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之后确定的,科目体系由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三部分构成。
收入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分为类、款、项、目4级,包括税收收入、社保基金收入、债务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6类48款。
此次增加的目级科目属于功能分类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功能分类的类款项之后新增的一个层级。也就是在对项级支出进一步细化。
在范围清晰、科目明确的情况下,摸底出一个真实有效的行政成本数字或许不再遥不可及。
绩效核定行政支出
如果行政成本可以真实地呈现,如何衡量行政成本算绩效,以有效控制行政成本,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下一个难题。
假定目前的行政支出安排主要是定员定额,尽管“吃空饷”一事频频曝光,但定员定额相对固定也比较容易统计。但与之相反的是,行政支出中项目经费灵活性很强。
常丽认为,如果定额定员,除非减员才能够减少行政成本。但是如果调整财政支出标准,按照行政绩效来核定财政拨款,行政成本应该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控制。“资源本来就是稀缺的,政府应该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整体节约资源。”与企业不同的是,企业可以根据效益算绩效,但是行政绩效可能很难评价。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企业的一些绩效管理的做法可以借鉴,但政府毕竟是人民的公仆,更多的是在进行公共服务,政府项目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这就很难统计。
可以达成共识的是:即便目前行政成本难以统计,但是如果政府能够把行政支出公开,将会对资金的使用者发挥很好的制约作用。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
相关文章
行政成本控制 一道必须作答的会计命题 (2010-03-17 16:5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