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才培养面临三大难题困扰
会计学在高校中一直是以就业稳定而著称的专业,如果再考取个诸如ACCA这样的金字招牌证书那么就业的前景就更加诱人了,根据麦可斯调查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基本达到了96%。但事实上会计人才的培养其实远未达到用人需求,会计行业专家和业内人士指出,自视过高的“精英”学生不被企业认可,会计行业工作职能的转型使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朝着更加通才的方向发展,因此如何转变单一传授知识的现状,进而重视人才能力培养等正成为困扰会计人才发展的话题。
●困扰一:会计人才培养是大众教育还是精英教育?
由于会计行业的就业对象多是优质企业,同时会计又属于管理岗位,自然会计职位本身就有高人一等的感觉。另外近年来会计不断引入国际标准,会计人才的国际化接轨愈发明显,所以会计人才也更上一层楼,成为精英中的精英。但是实际上,不少企业对于这些培养出来的“精英”并不认可,而问题的关键还需要回溯到人才培养的模式上。
“像汇丰这样的商业银行其实很怕招精英。”汇丰银行招聘经理马肖说,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不一样,投资银行需要明星和个体英雄,精英的卓越才智很重要,但是商业银行是一个团队,因为服务的客户就是普通人,所以符合大众口味的人才标准比鹤立鸡群的才智更实际,因此应聘学生考分是88分还是99分,对于商业银行招用人才来说中间的区别不是特别大。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刘永泽院长指出,会计教育在刚恢复高考的时候,的确是以培养精英为目标,当时全国只有21所院校招收会计本科,每年的毕业生只有400多人,这种局面使毕业生非常抢手,而研究生就更少了,甚至有的学校每年只招一名,出现了多个导师围着一个学生转的局面。但是到了2007年全国有508所大学招收会计本科生,几乎是全国大学数量一半的学校都开设了会计本科专业,说明会计人才培养已经转化为面向大众的教育了。事实上,会计人才培养的误区恰恰是没有认清这种形势的转变所造成的。
目前大学会计教育呈现两种模式:一类是一些综合性名牌大学,比如复旦、清华、北大的会计本科生招得非常少,复旦一年招一个班,三十几个人,过去隔一年招一次,而本科生免试推荐研究生比重非常大,最高达到15%,所以这类院校基本上还是精英教育;另一类是像东北财大这样每年计划招300人,实际上要达到400人的普通院校,最明显的现状就是学生分数差距很大。到底大众教育当中有没有精英教育,这是现阶段最值得探讨的问题。刘永泽院长认为,大众教育当中还应该有精英教育,不能一刀切,各个学校的差异比较大,学校必须先认清自己的定位才能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
施耐德电器的陈榕则指出,企业招聘人才是希望由企业自己培养出未来的CFO或者高级经理这样的精英人才,而由大学教育培养的所谓精英是不可能越俎代庖的。实践经验也清晰地显示,企业精英成长的每一步,都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从没有哪个精英是精英班培养出来的,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特别是名校毕业生普遍存在自视过高的问题。
●困扰二:会计行业人才需求是通才教育还是专才教育?
会计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完全是围绕会计,选修课也是会计相关的知识,研究生课程依然是讲会计……但是会计行业随着经济发展已经悄然发生了转变,会计事务所需要外语和沟通能力,企业需要财务风险分析和投资预期的测算,而只懂得会计原理和熟练记账的人才似乎已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了。“跳水会计”――具备跳出固有思维模式的会计通才将是未来人才需求的主流。
陈榕举例说,前不久一个经营部门需要做合并报表分析,而招聘部门原想找一个很专业的会计,甚至要很有经验的人来做。但是,部门经理给出的人才条件却是会用Excel,会写一些短程序,有IT背景的人。最后招聘的结果是一个本科IT专业、研究生是会计财务专业的人符合了需求。因此从另一个方面看,复杂的知识结构、各种学科的相互融通是企业用人选人的重要依据。将来除了专业之外,外语、法律知识、金融、计算机,这些都是综合考量人才的因素。所以,大学生要多学科融合,建议学校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式。
“记账、编报表早就不是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了,对应收账款的风险进行分析,坏账的可能性、资产的质量评估等这些才是目前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必备的能力。”刘永泽院长分析,会计专业教育课程设置完全都是围绕着会计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普遍问题。实际上,很多用人单位、企业、会计事务所的工作性质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比如说会计实现电算化后,会计的原始工作、基本职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会计工作大部分做的是财务和管理会计、业绩考核、内部控制、债务重组、企业并购、风险管理等,所以大学会计课程原来学的一些东西,已经适应不了需要。另外,会计工作与行业特点结合得也越来越明显,比如物流行业会计、传媒类财务会计等都是新兴的会计人才领域。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的能力框架要重新考核,从这个方面来看,会计将来需要的是通才。而现在很多实际情况也证明,不少成功企业的财务总监都不是会计专业出身,专业不对口不是会计人才成材的障碍,具有丰富的知识结构的通才以及“跳水会计”,才是未来最急需的人才类型。
●困扰三:学校教育重视传授知识还是培养能力?
在很多学校的会计系或者是会计学院,学生普遍都是比较沉闷的。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刘玮提出,他们会计学院的三十几个同学,几乎都是学校成绩最出色的学生,可是当举行社团活动或是演讲的时候,他们往往是最“沉静”的。
“不少新招聘的毕业生包括名校的高材生一开始连支票都不会开,这是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了。”马肖说,会计工作当中使用的知识实际上有15%是大学里学习来的,剩下的大部分是实践和自学的。不善于交流和实践能力差,现在是几乎多数大学毕业生的通病,而这些学生往往考试成绩却是异常优秀的。
中瑞华恒信的张连起说,会计师为了一个上市的活,可能要连着工作几个月不回家,起早贪黑,不仅需要好的体魄,还需要好的心理素质来承受压力、缓解压力,这其实也是一种能力。会计师事务所用人就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第一要把积累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和能力,这个能力非常重要。这种转化不是简单的操作型、实务型的转化,包括理论实务的转化。如果学生想更进一步提升,想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做实务中能够提炼、发现,能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他还特别强调正确的价值观,在实务中接触很多学生,第一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很重要。
刘永泽院长分析,以前传统的教育都认为大学就是老师教学生,老师讲、学生听,大学是传授知识的殿堂。但是现在都在反思这个问题,其实将来大学生就业之后,到底是知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事实也证明了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暂时的,并且还会过时,但能力可以使一个人受益终生。学校要教会学生再学习的能力,这很重要,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再去学习,这样可以持续发展。如果没有再学习的能力,没有应用知识的能力,恐怕学生没有后劲、没有潜力。另外,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学校培养人才忽略的一个关键环节,比如说写论文实际上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实就是批判性思维。而学生通常只有到了实际工作的部门和单位才发现创新能力很重要,比如到了一个单位之后,会发现现有的制度有缺陷,流程还有改进的必要,这就是创新。
原联想国际亚太区的会计总监杜左玲认为,财会人员的素质是综合性的,分成本身的职业素质和技能素质,职业素质其实可以分为软技能,比如说沟通能力,经商的敏锐能力,还有协调能力、管理领导能力。技能方面包括专业知识,财务会计知识,包括ACCA的资历,还有语言能力,对本专业的业务知识的掌握能力,这几个方面都是需要的。现在企业发展越来越要求复合型人才,在企业里工作不仅仅需要能够记账,也需要做好沟通,接下来还需要锻炼领导能力,这样在企业中才能够有发展。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
相关文章
未来几年高级会计人才培养遭遇师资瓶颈 (2010-05-14 14:18:45) |
吴晓灵:做好金融会计人才培养 金融会计人员有“三缺” (2009-03-27 11:4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