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和制度变革左右业绩变动
截至10月27日,有95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三季报。总体上看,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与二季度相比,三季度业绩也出现了小幅增长。分析表明:宏观经济与公司业绩的关联度日益增强,制度变革力量正在抬升公司业绩波动的中枢线。
据本报信息数据中心统计,953家公司1-9月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855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5%;具有可比数据的932家公司第三季度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0715元,环比增长3.7%。与此同时,前三季度净资产收益率达到6.9%,同比增长8.85%。
三季度上市公司业绩同比和环比增长的原因大相径庭。分析人士指出,业绩同比增长主要缘于收入的增长和非经常性损益的贡献,环比增长主要是由于费用的减少。在收入增长的前提下,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三项费用的绝对水平出现下降,这在历次财报中尚属首次。
同比增长得益于主业
按利润表分析,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业绩的增长,主要缘于收入的增长和非经常性损益的贡献。
953家公司前三季度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3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15%;实现主营利润3118亿元,同比增长12.04%。主营利润增幅赶不上主营收入的增幅,这也暗含了毛利率从去年前三季度的18.67%下降到今年前三季度的18.01%。
费用方面,前三季度953家公司的三项费用合计1956亿元,绝对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07%。但从费用率(三费占主营收入的比重)看,今年1-9月为11.30%,而去年同期为11.82%。
前三季度,953家公司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合计125亿元,比去年同期的75亿元增长了66.67%。这些公司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874亿元,比去年前三季度的738亿元增长了18.43%。
控制费用导致环比增长
环比的角度看,第三季度业绩尽管也出现了增长,但原因更集中地体现在费用的控制上。
932公司第三季度实现主营收入6094亿元,比二季度增长2.83%;但主营利润只有1086亿元,比二季度下降0.46%。主营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毛利率由二季度的18.42%下降到17.83%。
就费用而言,932家公司第三季度三项费用合计645亿元,比二季度的658亿元下降了1.98%,费用率更是从二季度的11.1%下降到10.58%。在主营利润减少的背景下,正是得益于费用控制效率的提高,932家公司实现了468亿元的营业利润,环比出现7.83%的增长。
不过,由于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科目合计数由二季度的52亿元下降到三季度的43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净利润的增长。932家公司最终实现净利润332亿元,比二季度的310亿元增长了7.1%。
宏观和制度因素影响渐显
尽管三季报披露尚未结束,业绩的最终变化未有定论,但从目前情况看,影响上市公司业绩的两大因素基本清晰。
首先是宏观经济与业绩的关联度日益增强。自去年底对宏观经济统计方法进行修正以来,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与GDP呈现出高度相关性。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分别为10.3%、10.9%和10.7%。如果拆分成单季度增速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二季度经济反弹力度非常强劲。
与此同时,953家上市公司前三个季度净利润分别为212亿元、310亿元和332亿元。考虑到尚未披露季报的公司业绩下滑概率较大,二季度业绩可能是全体上市公司单季业绩的“头部”。由此可以看出,GDP增速的变化对微观企业业绩影响之大。
其次,制度变革的力量逐步显现,其效果是推动上市公司业绩波动的中枢上移。如果说宏观经济的向好部分掩盖了半年报业绩增长中制度变迁的因素,那么在第三季度GDP增长放缓、上市公司主营利润下降的背景下,上市公司依靠费用控制来实现业绩增长这一现象值得高度重视。因为在收入增长的前提下,三项费用的绝对水平出现下降,这在历次财报中尚属首次。而显然,无论是半年报中非经常性损益的增长还是第三季度费用水平的下降,都反映出上市公司在新的制度环境下做好业绩的价值取向。来源:中国证券报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