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中国快跑
这家在内地市场拓展最为谨慎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终于撒开了腿。
7月17日一大早,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全球首席运营官保罗?奥斯林(Paul J.Ostling)就跑去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并且拿到了“88号”门票。有人告诉奥斯林,“88”在中国是个很吉利的数字,这让这位一头白发的美国人相信,当天下午揭幕的“安永大楼”和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未来都会拥有好运。
7月份起,安永在北京的办公地东方广场东方经贸城东三办公楼改名为“安永大楼”。这是安永第一次在中国冠名所在办公楼。在2002年安永迁入此地时,办公室面积不过4000多平方米,有200名员工。现在,安永已经拥有了大楼的五个楼层,员工数目也增长了将近10倍。
此时,坐落在东方经贸城西二办公楼、同为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却正希望以低调来消除“科龙风波”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为科龙2003年年报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德勤正遭到各方质疑。在此之前,德勤还涉及古井贡5910万的漏税事件和中芯国际涉嫌套汇案件。在内地市场业务遥遥领先于其他三家的普华永道,则在2005年7月28日被财政部责令限期整改,主要原因是对京东方、黄山旅游两家上市公司的审计问题。而安永的另一家竞争对手毕马威,同样因涉嫌在内地上市公司锦州港虚假陈述案中负有连带责任,2003年曾经遭致起诉。
客观来说,安永在近年频频爆出的上市公司案件中“独善其身”,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其早期在内地市场业务拓展有限。尽管2001年就与上海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但安永之后在内地拿单的分量和数量上,都与其他三家竞争对手差距明显。数据显示,2004年,“四大”在内地的事务所――普华永道中天、毕马威华振、德勤华永和安永华明分别以9亿元、4.3亿元、3.7亿元和3.2亿元位居内地会计师行业的业务收入前4名。身为美国第二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安永,在华业务收入还不到第一名普华永道的一半。
不过,本土化也使得安永相对更贴近内地。作为第一家合并中国会计公司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安永目前在内地的员工95%以上都是中国人。“本地化是我们主要的战略之一,因为本地的员工更了解当地的政策和环境,也与当地有更良好的关系。”在北京办公的安永合伙人宋达成说。
2004年是安永在内地拓展业务的转折年。安永在下半年连续新设两家办事处,并且招收了600多名应届毕业生。2005年,安永又招收800多名应届毕业生,在中国的员工总数目前已经接近5000人。近年来,安永在内地市场的年增长速度超过了30%。
促使安永发力的原因是,过去三年GDP以平均10%的速度增长的内地市场已经“更具战略重要性”。“随着中国市场份额越来越重要,安永必须高度警觉,为未来投资。”奥斯林表示,“没有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能自动成为市场的领导者,它必须首先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经济体中的领导者,中国已经成为较为重要的几个经济实体之一,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经济实体。”
按照安永的说法,其未来将在内地投资数亿美元,其中最主要是吸收人才。安永此前曾宣称,计划每年在中国增设2-3家办事处。安永中国区主席孙德基则透露:“今年我们将继续扩大应届毕业生招聘规模,预期人数达到1000名。在未来的10年,安永中国员工人数将超过25000人。”
“四大”对于内地应届毕业生的争夺将因此更加白热化。2003年末,德勤宣布的中国5年成长战略显示,员工人数将增长4倍;2004年,普华永道表示,将在未来数年内每年至少招聘1000名应届毕业生;毕马威也表示了人才扩张的决心,并且同样以应届毕业生为主。 而在高端CPA(注册会计师)领域,“四大”的人才竞争同样激烈。高端人才不足往往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痛失大单。业界流传,在当初“四大”对建行审计业务的竞争中,正是因为建行担心德勤和安永在人力储备上稍显不足,而首先否定了这两家公司,最终毕马威以金融人才的微弱优势战胜普华永道,取得了这单高达2亿元的业务。
在2005年年中一口气新增28名中国合伙人之后,仅在合伙人方面,普华永道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的人数已超过260人。成功合并北京天健也为德勤带来了交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两个银行客户。而在几何级数般的人才扩张支持下,安永在2005年完成了工行16家省级分行的审计工作。
孙德基并不否认安永对于高端人才的关注。他承认,通过与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已经让安永了解到要整合两种不同的文化并不容易,安永未来在内地拓展时,将以吸收本土专业人士的方法来替代与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商务周刊 张娅 2006-8-4)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