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此次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最近评估称为“史无前例”。但他认为,只要政策措施到位,调整措施及时有效,中国经济今年仍可保持平稳增长,实现8%经济增长是有希望的。
有足够信心实现“保8”
问:您认为,中国经济今年实现“保8”目标的信心来自哪里?
夏斌:我曾在去年第四季度对今年“保8”持有信心,是基于以下5方面原因的思考:
第一,农业是基础。去年我国粮食生产创历史最高纪录,连续第五个大丰收年,这为实施宽松财政货币政策应对危机,同时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提供了比较好的物质基础。
第二,财政整体实力比较雄厚。尽管财政收入去年下半年以来逐月下降,但中国财政整体实力比较雄厚。其次,中国财政此前基本无赤字,今年的财政赤字安排也并不多,综合国力完全可以承担。这意味着在关键时刻,中国财政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赤字政策来保增长。
第三,中国目前仍然实行的是资本项下的有限管制,吸引的外资以直接投资为主。简单说,资金不容易大进大出,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相对就小。而且整个银行体系存贷比很低,有的银行不到65%,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是充裕的。在整个国内金融体系和世界相对隔绝、国内资金富裕的情况下,加上还有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金融体系是有能力支撑经济增长的。
第四,今年全球经济增长放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经济增长为2.2%,发达国家是零增长或负增长。在此背景下,全球能源、大宗商品价格肯定处于下降趋势。海外机构预测,今年中国CPI为1.8%,不到2%,国内专家预测也很低,这给中国政府在采取宽松政策保增长中,防止物价上涨和进一步主动进行价格调整提供了空间。
第五,从较长时间看,中国仍然处于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东中西部地区差距大,存在13亿人口这么大的消费市场,而且国民消费正处于快速升级阶段。所以只要政策调整及时到位,中国的经济增长空间仍然很大。
危机带来的两大机遇
问: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是挑战还是机遇?
夏斌:我认为,机遇大于挑战。从较长的时间来看,中国更是有两个重要的历史性机遇。
第一,中国经济遇到了迈向成熟经济体经济结构的重要机遇。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很不平衡,高储蓄,低消费,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面临目前的危机,经济增长严重下滑。严峻的现实倒逼着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发展国内的大消费市场。在历史机遇面前,目前会遇到各种以前想不到的困难,但是一旦处理好,会被形势“逼”出一个新的经济格局,会“逼”出一个和大国经济体相适应的大国消费市场,会“逼”出一个和大国经济体逐步吻合的经济结构特征。过了5年、8年来看,也许会感谢美国的金融危机。
第二,危机给中国参与、重建国际货币体系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性机遇。鉴于中国前30年财力的积累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变化,现在,世界需要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善,而中国经济进一步的发展也将进一步与原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冲突和矛盾,必然要求我国采取与目前“华盛顿共识”不一样的改革策略,中国需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增加知情权和话语权。简单说,是世界需要我们参与,同样我们也需要参与世界。抓住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历史机遇,恰恰是中国经济今后又一个30年健康发展的需要和保障。
而以上两大历史机遇又是相辅相成的。抓住了向成熟经济体结构特征发展的历史机遇,可以增强我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重建的话语权。同样,不失时机地抓住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大历史机遇,将有利于我们在迈向成熟经济体结构转化过程中,减少国际间的摩擦和阻力。
改善政府科学决策机制
问:怎样才能抓住这两个历史机遇?
夏斌:要抓住机遇,中国不仅要做好当前短期经济政策的“功课”,更需要做好长期战略的“功课”。要有历史的眼光,研究一二百年的世界经济发展史;要有全球的眼光,因为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增长中数一数二的大功率“发动机”。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要用全球的眼光来研究中国的政策。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在中国目前的政治体制之下,重要的是应尽快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这是目前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对中国的最大挑战。
确保中国今年经济8%以上的增长,虽然我们充满信心,它仍是一场严峻的挑战。但从较长时间看,经济本身的问题绝不是对中国和平崛起与伟大复兴的根本性挑战。根本性的、长期的挑战,就是要用历史的眼光、全球的眼光,加快改善政府的科学决策机制和相应的民主政治的改革。